滚动资讯:

首页 > 党风政风 > 正文

金文斌、林成华:新时代领导干部应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1 11:59:5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万霁萱 编辑: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时代干部思维能力、乡村振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环境信息化建设、高职学校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金文斌、林成华:新时代领导干部应从红军长征中学习运用六大思维能力】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教授金文斌、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成华表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该从红军长征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六大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第一是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是历史思维能力,不仅要多读历史,从历史规律中把握发展趋势,也要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第三是辩证思维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洞察事物发展规律,避免片面性。第四是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在工作中突破常规、打破惯例,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五是法治思维能力,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第六是底线思维能力,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底线思维的能动效应。

  摘编自《光明日报》

  【范恒山:以城带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范恒山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正视乡村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首先要发挥小城镇和城镇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以城带乡的基本支撑。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把城镇建设与提高进城农民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城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农民感受城镇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窗口、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平台。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带动城镇生产要素流入乡村、支持乡村振兴生力军的作用。不仅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强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套,也要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夯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志彪:按先易后难原则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根据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显性和隐形障碍,必须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分类改革和制度创新。第一,针对竞争性产业部门,重点是减少政府管制,实现开放的充分竞争,以竞争协同实现市场一体化发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的目标。第二,针对公共品生产领域,因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特征,各地政府必须主动让渡有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权力,根据一体化协议交给某个机构统一行使。第三,针对民生性消费领域,该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实质效应是均等地区间、城乡间的公共福利,涉及较为广泛的既得利益群体。因此,在现阶段不可能在发展差距很大的地区间搞民生的“一样化”,更不可以“一起化”。第四,针对投资活动领域,投资可以实现增量资本或存量资本的股权联合,可以作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工具。第五,科技创新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从高速度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有严密的机制设计,对其效果要有清醒的预判。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

  【张厚美: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张厚美表示,环境信息化是环保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决策的基本保障。在大数据时代,只有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才能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推动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一要整合资源,推进应用融合。要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不断适应生态环境管理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第二要整合资源,推进数据集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数据资源整合集中和动态更新,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监管等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第三要优化路径,推进完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推动传统公共服务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等数据的汇聚整合,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不断满足公众生态环境信息需求。第四要着眼长远,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大数据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维护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冯新广: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高职学校技术服务能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新广认为,高职学校要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首先,要突出“双导向”,找准平台建设定位。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根据国家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使高水平高职学校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其次,要深化“三融入”,明晰平台建设路径。明确产业需求是“原动力”,行业企业需要是“立足点”,人才培养是“基本点”,建设产教融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最后,要强化“四服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不仅要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也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唯有此,才能切实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效益。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万霁萱整理)

中国廉政自律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廉政自律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888888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010-66666666 邮箱:88888888@qq.com 如未与中国廉政自律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招聘英才 | 合作共建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监督电话:010-33333333  总机:010-55555555  传真:010-66666666  E-mail:2416833968@qq.com
Copyright 中国廉政自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