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首页 > 漫画展播 > 正文

手艺技术背后的人性之光,引爆本土纪录片市场

发布时间:2019-08-06 15:36:15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祯希 编辑:

 作者:张祯希

  暑期影视市场与天气一般火热,除了引发巨大网络声浪的国产影视剧集外,本土纪录片市场也时有“爆款”出现。在影评网站获得8.8分的《一百年很长吗》,由《我在故宫修文物》班底打造,延续“匠心手艺”这一话题,将十余组古老手艺以及传承者的故事娓娓道来。9.4分的《手术两百年》,则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国家队”打造,用知识密度型的叙事风格回顾医学手术的发展史。

手艺技术背后的人性之光,引爆本土纪录片市场

  两部作品一部偏文艺,一部讲硬核科技,选取的角度与叙事方式皆不相同,却都因为展现了手艺与技术背后的人性之光,感动观众。《一百年很长吗》探讨的主题质朴动人: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人来说,一百年意味着一辈子,一生择一事的专注如何点亮生命,治愈生活?《手术两百年》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亦洋溢着“医者仁心”的温暖底色。在现代医学大发展之前,手术曾是医学史上“野蛮操作”的代名词,与死亡、痛苦如影随形,而正是一个个怀抱悲悯心、执着前行的医疗工作人员,让“柳叶刀”成为了真正的救人刀。

  两部作品的高口碑,再一次证实,无论技术与叙事如何改变,基于真实的人文关怀以及基于尊重的生命探索,永远是纪录片的核心竞争力。

  “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计算性价比的”——手艺不仅是为生活遮风挡雨,也是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与过往匠心纪录片着重展现高超手艺带来的视觉震撼不同,《一百年很长吗》通过捕捉市井生活细节,剥开手艺与人生的丰富关联。纪录片中,不少匠人将手艺比作“破棉袄”——它不见得能让你风光体面,却能在最冷的时候为你遮风挡寒。这件“破棉袄”,是不少人赖以生存填补时光的工具,更是不少人的精神铠甲。

  与其说是成名成家的抓手,“手艺”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引来大量“可爱”弹幕的沈佰和老人,酿了大半辈子的酒,是不折不扣的“酿酒大师”。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最传统的工匠精神:从酿酒,到收集、修补旧酒坛、制作装酒的箱子,再到自己蹬着三轮车发快递,沈佰和坚守着古时百工“熟悉每一道工艺”的精神。

  更为发人深思的,还要数老人在酿酒中展现的生活认知。纪录片中,老人对旧酒坛的“情结”让不少年轻人不解。老人酿酒的第一步是收旧坛子,他甚至还会去修补一些破损的坛子。事实上,买个新坛并不比回收修补贵多少。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老人解释:旧坛子破旧,但有包浆,用起来比新坛子更妥当。这份对旧坛子的珍重恐怕还不止与此。老人在修坛子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计算性价比的”。或许在他眼中,这些老坛正是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份对“旧”的珍重,又何尝不是匠心的生动注脚?

  对于另一些“不能凭爱好生存”的普通人来说,手艺更像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片中,一位名叫黄忠坚的小伙子,因接地气颇受瞩目。16岁只身来佛山打拼的他,在十年间成了“小包工头”,但装修队的固定成员只有他一人,与女友一同租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中,常常因出不起彩礼遭女方挤兑。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打工仔,却有一个梦想——回乡建立武堂,教孩子侠义与功夫。为此,他在工作之余学习着蔡李佛拳和舞狮。现实中的种种不顺并没有因习武得到解决,但当黄忠坚拿起面盆演练舞狮,在大排档里同朋友提及梦想的时刻,小伙子的眼神格外明亮。

  “医学其实是人类善良情感的表达”——救命技术200年的演变中,藏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

  如今,动手术已成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柳叶刀锋几乎能抵达人体各个角落,但这项救命技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没有解剖学的“黑暗时代”,以及麻醉、消毒和止血意识淡漠的“三无时代”,手术技术一路前行至今,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勇于攻坚克难的医疗工作者。正像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在《手术两百年》中总结的:“医学其实是人类善良情感的表达。”

  《手术两百年》没有花哨的叙事技巧,靠俯拾皆是的冷知识与真实的医疗镜头,吸引观众的目光。为了严谨展现手术的发展历程,摄制组专程前往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拍摄,并采访了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

  严谨的科普表达中,难以忽视的是医者冷峻作风下那一颗颗温柔有爱的心。在止血钳还未诞生的时代,手术止血靠烙铁烫伤口,被烧坏的皮肤和肌肉极易感染。1552年,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法国军医安布列斯·帕雷改变了这一状况。不忍看到伤者痛苦的他,在一次手术中,尝试用针线与自创的“鸦喙钳”为伤者止血,效果极佳,这才让伤者摆脱了恐怖的烙铁;乙醚麻醉止痛则归功于一位籍籍无名的牙医威廉·莫顿。手术最初并没有麻醉止痛技术,病人在手术前往往会被打晕或灌酒,然而不少人还是会被痛醒,甚至痛死。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威廉·莫顿自己试验了乙醚的麻醉效果,还差点因为过量吸入一命呜呼,好在捂嘴的手帕及时掉落才让他捡回一条命。也正是这趟鬼门关之旅,让莫顿意识到控制吸入量的重要性。1846年,他终于完成了一次无痛感的手术。

  这份医者对病人的关爱仍在医疗的各个环节接力着。纪录片中,一位20多年来坚持进行止血钳研究的中国专家,正带领一支团队研发止血效果更好的智能止血钳。半年来,他们完整录制了数十台手术,通过拆分,分析医生切割组织的方式,探索止血钳技术的更新可能。北京急救医疗中心成员高空救援的感人一幕也被收入纪录片中,救援人员说:“急救的本质就是不放弃,并不是每一条生命我们都能够挽救。但是,以我们现有的认识、水平和经验,加上我们的责任心,只要有一点点机会,我们都不会放弃。”(张祯希

中国廉政自律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廉政自律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888888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010-66666666 邮箱:88888888@qq.com 如未与中国廉政自律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招聘英才 | 合作共建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监督电话:010-33333333  总机:010-55555555  传真:010-66666666  E-mail:2416833968@qq.com
Copyright 中国廉政自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