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案引起社会舆论轩然大波,网民愤怒、战栗又心疼。
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有人愤怒,愤怒一个执掌较大规模的商业集团、自称致力于青少年公益的企业家,怎能行径如此卑劣,将罪恶之手伸向柔弱的孩子;
有人战栗,战栗中间人轻车熟路地运送两个女童与嫌疑人见面;
有人心疼,心疼柔弱、无助的孩子;
有人庆幸,庆幸受害女童及时向母亲求助,让犯罪嫌疑人的所作所为得以曝光;但更多人表示担忧与不安。
有专家担忧,猥亵儿童的行为对儿童的危害程度很大,甚至可能给儿童带来一生的身心伤害。这些儿童可能会面临长期标签化、污名化、冷漠、抑郁、误解……
有网民说,如果查实王振华只是构成猥亵儿童罪,最高只能对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相比于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短短五年刑期可以说是轻纵。
有网民透露,“就在我附近的一个街道,有猥亵儿童罪罪犯刑满释放了,还是回原居住地生活。这类情况公安部门是有登记的,也会重点关注,但在社区层面不会公开其信息。此类罪犯的重复犯罪率很高,防不胜防。”
有母亲说,只要想到身边可能生活着这样随时会对孩子深出魔爪的人,就心生忐忑。
更多人说,希望能加大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本,用完备的法律、强大的威慑力给儿童提供最有力的保护。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近些年媒体接二连三曝出儿童性犯罪事件,让人一次次感受到“恶魔”的可怕。
从2018年全年公开的631件猥亵儿童案件判决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国内性侵儿童案的现状和受害者特征。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从数据图中可知,性侵儿童案的受害者集中在7至11岁阶段,最小的受害者仅为2岁。女童受害者的占比更高,但男童受到的侵害更具隐蔽性,维权难度更大。总体上说,受害者多是在被威胁或强迫的状态下被侵害的,不过也有一些受害者是被诱骗或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伤害的。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更令人心痛的是,性侵儿童的“恶魔”往往就在小朋友身边。数据分析发现,施害者往往是被害者的亲朋好友。隐蔽性高、犯罪成本低是熟人作案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施害者利用熟人身份作掩护,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其信任。同时,熟人身份也增长了施害者的心理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然而,公开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全国的法院审理结案的猥亵儿童案有10782起,平均每天超过7起。如何让“兽行”远离孩子?非常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未成年人被猥亵或性侵是个全球性社会问题,而在网络时代,接触交流方式的多元化给相关罪行的认定带来了挑战。不少国家通过严厉制裁落网者、严密监控有前科者等做法予以打击。
1.建立性侵罪犯大数据库
在一些国家,性侵未成年人者将永远处在公众监督之下。美国《梅根法案》规定,对未成年人性犯罪者获释后,也必须及时向当地执法部门报告自己的地址变更、工作变化等情况,依法在网站上公开展示,未及时报备属重罪。英国《萨拉法案》也允许儿童的监护人向警方申请查询信息,特定与儿童接触者是否有对儿童性犯罪的前科,警方视情况决定是否提供信息。此外,英国还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揭露与阻挡服务”档案系统,与孩子有关职业的企业在聘用新人时可查询员工是否存在犯罪记录。
美国《梅根法案》
2.电子脚铐+一对一监视
2008年,韩国发生了性质恶劣、震惊全国的“素媛案”:57岁的赵斗顺将一名8岁女孩强奸致残,赵斗顺最终被判入狱12年。韩国国会今年3月通过了“赵斗顺法”,法案规定,针对曾对未成年人实施性犯罪并具有再犯危险的罪犯,在其出狱后,将有专人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一对一24小时监视观察。此外,韩国自2008年起实行电子脚铐制度,性犯罪惯犯、对未满13岁儿童实施性犯罪者等出狱后要戴上电子脚铐。预计明年赵斗顺若刑满出狱,电子脚铐+一对一监视少不了。
韩国媒体公布的赵斗顺照片
3、“化学阉割”
“化学阉割”是指对性犯罪者使用控制内分泌药物或激素,以抑制其性冲动。2011年,韩国法律规定,可依照案情对性侵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成年罪犯处以“化学阉割”,持续时间不超过15年。哈萨克斯坦《化学阉割法案》于2018年生效,规定猥亵、性侵幼童的性犯罪者将面临包括“化学阉割”在内的多项强制措施。
近日,美国阿拉巴马州州议会通过了一项针对儿童性侵犯的法案,这项编号为“HB379”的法案规定,21岁及以上、曾性侵过13岁及以下儿童的性侵犯如果希望假释,则需要在距离假释日期至少一个月前,自费进行“化学阉割”。
无论是公开信息、一对一监视还是“化学阉割”,都是针对性犯罪行为的惩治和威慑措施,只有全社会在法律制度、性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兽行”不再发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最后,附上一个小视频,告诉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视频来源:时刻视频
监制:刘娟
作者:郭元元、黄洁心、马宇聪
制图:李权、王亚婧、姚远
编辑:汤辉、郭建伟
校对:文艳琼
中国廉政自律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廉政自律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888888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010-66666666 邮箱:88888888@qq.com 如未与中国廉政自律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