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正在书写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80万减少到去年底的15万;贫困县区数量从74个减少到19个,摘帽总数居全国首位;贫困发生率从30%降至5.6%。
作为中国反贫困斗争的重要战场,西藏今年的攻坚目标是实现15万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19个贫困县区摘帽,力争在雪域高原消除绝对贫困。
鸟瞰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8月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我想要穷者远离饥荒,我想要病者远离忧伤。”每年的旅游旺季,在拉萨河畔次角林村上演的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中,主人公松赞干布传唱着西藏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个愿望在历史长河中企盼了千年,如今终于成为现实。
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拉鲁村村民次珍因为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被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救治,她转危为安。
病治好了,但作为贫困户的次珍原本有些焦急。她说:“这次生病不光耽误农活,估计也花了不少钱。”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政府报销了2万多元诊疗费用的90%,个人只承担2000多元。“第一次住院,没想到报销这么多。”次珍说。
目前,“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已对西藏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6.34万人降至1.18万人。同时,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得到了全面筛查,近3万名患者得到免费救治。
9月26日,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贤村的门巴族村民搬进崭新的边境小康村,改善了生活条件。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耕耘说,今年西藏还将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3个,力争把影响群众较大的病种全部纳入专项救治范围,并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
“病有所医”,医疗保障为贫困户的健康“保驾护航”;“幼有所育”,教育保障为贫困户子女“为计深远”。
23岁的扎西平措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母亲前年车祸去世,父亲也因残疾丧失劳动力,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上学,全家的生计主要依靠叔叔打工挣钱。
国家“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让扎西平措从小学到高中的花费很少。他2016年考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不仅减免3年学费,每年还给他补助3000元,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他说:“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可能只能早早跟着叔叔四处打工。”
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教育改变了扎西平措的成长轨迹。
今年上半年,西藏落实“建档立卡大学生”免费教育补助资金4900余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大学生1.1万多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5%和93.9%。
“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正在千家万户撒播,“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美好愿景也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目前,西藏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覆盖15.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实现了孤儿集中收养和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
与社会福利一起变好的,还有高原的生态环境。
拉萨曲水县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把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的脱贫手段来实施。目前,全区生态护林员岗位达60多万个,农牧民通过从事护林、护草、护水等公益性生态保护工作,累计增收33亿元。
昌都市类乌齐县的四郎尼玛,时常要巡山转山、护林防火、管理草场等,得益于国家补贴及生态岗位收入,一家人从土坯房搬进二层楼房。生态好了,他所在的达日通村瞄准致富新门路,创办旅游中心,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让环境与民生共赢。
从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到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从山谷交错的藏东南乡村到雄浑壮阔的羌塘高原,在这片神圣的国土上,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雪山森林层次呈现、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欢乐嬉戏。
奔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农牧民的生活每年都在改善。这里的脱贫成就不仅改变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命运,也创造了我国在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奇迹。 (记者王敬中、罗博、刘洪明、李键、魏玉坤、王健)
中国廉政自律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廉政自律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888888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010-66666666 邮箱:88888888@qq.com 如未与中国廉政自律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