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首页 > 信息公开 > 正文

深圳罗湖:争当医改排头兵 服务健康大湾区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0:26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作者:吕绍刚 王星 编辑:王楠、胡苇杭
 
7月13日,“双周发布”特别专场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 王星  摄
 
院士专家、政协委员齐聚一堂,探讨健康湾区发展。 陈文夏  摄
  7月13日,深圳又迎来了一个热辣辣的周末。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让躲在家中吹空调,成为许多市民的首选。但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处,却是人头攒动,气氛格外热烈。
  当日,深圳罗湖“双周发布”在举办两周年之际,携手深圳市政协“委员议事厅”,以“健康罗湖·健康湾区”为主题,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发布会特别专场。近四百名深圳市民齐聚现场倾听发布会。
  本次活动创新将“委员议事厅”与“双周发布”两种模式相结合,呈现罗湖近年来的医改工作成果,并邀请院士专家、政协委员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医疗技术服务交流、中医药领域合作、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等议题。
  成果显著 罗湖医改四年迎来众人点赞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介绍,四年来,罗湖以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为载体,以建立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机制为核心,以做强社康中心、做优家庭医生服务为抓手,构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迈出了从保疾病治疗到保市民健康的坚实一小步。”
  “四年医改,罗湖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转变。”孙喜琢表示,一是转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从“保疾病”到“保健康”改变;二是转变办医方向,医院从“重医疗”到“重健康管理”;三是转变就医模式,居民从不接受社康中心到愿意去社康中心就医。
  数据显示,目前罗湖全区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拥有数为4.78名;家庭医生签约5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3%;2014年至今,罗湖区社康中心诊疗量年均增幅高达34%。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表示,罗湖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康中心,进行整体打包,形成利益共享,从而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保健能力。“这是我们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最主要核心。”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康中心门可罗雀,是国内许多地方的常态。但在罗湖,到社康中心就诊的市民非常多。”顾东风认为,罗湖的医疗健康改革模式,在大湾区这个大背景下应该进一步探索推广,甚至为全国的医改做出具有建设性意义和借鉴意义的典型。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罗湖医改探索出了一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实现路径。“我相信,作为医改的排头兵,罗湖能够在大湾区医疗建设上,也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
  加强协作 促进大湾区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罗湖医院集团超声中心主任熊奕,在患者群体中,有着“刀下留人”的美称。近年来,熊奕多次“刀下留人”,通过专业的手法、扎实的跨学科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挽救了数百例被误诊、被建议引产的胎儿性命。
  “要提高医疗水平,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熊奕。” 孙喜琢表示,为了培养更多像熊奕这样的专家,罗湖医院集团会邀请香港的医疗专家来授课,比如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妇产科学院首席专家刘子建教授。
  2017年,罗湖医院集团聘请刘子健为产前诊断首席专家,实现了深圳市双胎治疗领域零的突破。同年,罗湖医院集团成为中华胎儿基金会培训基地,两年来共培养学员近1500名,全面提高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和亚洲的产前胎儿医学水平。
  孙喜琢认为,刘子健教授的到来,为深圳培养了大量超声诊断方面的人才。粤港澳三地有非常多高级医学人才,加强人才交流,对湾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不过,大湾区医疗人才的交流,还存在一定制度上的掣肘。”刘子建以自身经历为例表示,目前香港医生到大湾区其他城市执业,执业资格认定的流程还比较繁琐。“如果想多点执业,每个点都要重复资质认定,对我来说太麻烦了。”
  对此,深圳市政协委员、综合开发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大湾区各城市应该更加开放,吸引更多高端的医疗人才流动,让更多市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未来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大湾区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共享。”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建议,可以参照罗湖建立湾区医联体的模式,通过互联网、5G等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指点患者找医生找医院,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专家会诊,解决医生多地之间往返奔波和多点执业的障碍和矛盾。
  优势互补 推进中医药面向国际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三地在中医药领域的各自优势,推动中医药融入现代医疗体系,加快构建健康湾区,也成为当天各位专家和委员关注的焦点。
  深圳市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周晓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但是,要让中医药做到既符合传统中医标准,又符合国际化标准,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
  “广东虽然是中医药强省,但我们原创性的研究还不够多。”广东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秦鉴建议,推动大湾区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要发挥好港澳的科研优势,联合开展一些大型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为未来中医医疗,制定相关的指南和标准。”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先后引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名院名校来深办医办校。
  位于梧桐山下的罗湖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就是一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办的三甲医院。该院于2018年12月揭牌,日均门、急诊人次可达到4100人次,年住院量可达2万人次,将极大缓解深圳市中医资源紧缺、中西医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表示,未来,该校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在罗湖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大湾区提供最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既是医疗技术的治病方法,更是一种文化。” 孙喜琢表示,罗湖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借助罗湖中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契机,罗湖区中医院将通过举办面向粤港澳的中医培训班,以及建设港澳名中医馆,打造针灸联盟等举措,积极参与健康湾区建设。
  互通共享 让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更多居民
  一直以来,健康医疗都是民生热门话题,本次活动在直播过程中,引来许多网友的留言与提问,现场嘉宾也就网友们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其中,对于大湾区医疗资源互通的内容,最受网友关注。
  对此,孙喜琢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程度的推进,三地之间对医疗的互相需求的确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差异,要实现完全协同还需要一些时间。
  黄险峰介绍,目前在广东工作的港澳居民,同时也能参加内地的医疗保险。“不过,香港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服务,只有香港居民才能享受。“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联动机制,来解决湾区内的医疗保障问题。”
  “商业保险联动机制是一个方面,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接和衔接,也是大湾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郭万达表示,目前,深圳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长者医疗券。
  长者医疗券,是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0月推出的一项医疗保障试点措施。符合相关资格的香港长者,可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该券以支付指定科室的门诊服务费用。
  2018年,港大深圳医院对380多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的香港长者对该院利用医疗券付款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
  郭万达建议,深圳作为特区,应进一步加大试点力度。未来,罗湖医院集团可尝试与跨区、跨境的医联体开展合作,让更多的深圳市民,包括港澳同胞,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带来的好处。
  “大湾区要实现协同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是绕不过去的门槛。”王虎峰认为,以医疗为例表示,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实现互通的最大难题,就是各地的标准不统一。“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湾区标准,作为健康医疗协同发展的支撑平台。”
  顾东风建议,粤港澳三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政策进行改革调整,充分借鉴各自的经验与优势,为塑造健康湾区贡献力量。“无论在哪,追求健康的生活、追求健康的预期寿命,都是居民的公约数。” 
 
 

中国廉政自律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廉政自律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总网电话: 138888888(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电话:010-66666666 邮箱:88888888@qq.com 如未与中国廉政自律网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招聘英才 | 合作共建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监督电话:010-33333333  总机:010-55555555  传真:010-66666666  E-mail:2416833968@qq.com
Copyright 中国廉政自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